理论研究

  • 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化风险及其应对

    李荣华;田友谊;

    教学技术化以器物、工艺以及智能等三维形态寓存于教学场景中,已构成一种影响教学进程的基本事实。其在推动着教学发展的同时,也程度不一地触发着包括僭越、戒断、疏离以及趋同等在内多重形态的风险情境,给教学实践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为应对教学技术化风险,需进一步承认教学技术价值的二重性,嵌入教学技术运作的规约性,增强教学技术活动的适应性,以及焕发教师技术操控的自主性。

    2025年25期 No.99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治理

  • 教育数字化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王天平;牌代琼;潘勤情;

    教育数字化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加快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实现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必要条件。教育数字化催生的海量教育核心数据、打造的智能化应用平台、营造的个性化学习环境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提供了条件支持。从基础教育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教育数字化能够推进协同育人,促进主体合作互动多元化;均衡资源配置,驱动区域发展高位均衡化;支持主体发展,推动学习高效个性化;强化学习进阶,促进学段融通衔接递进化。未来,要以推动数字与资源深度融合促进规模范围扩优,以技术与育人有机耦合促进优质迭代升级,以数字与治理高效整合促进持续扩优提质,从而实现教育数字化有效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目标。

    2025年25期 No.998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校管理

  • 科学高中建设的理念、框架与路径

    占德杰;李瑞雪;李文辉;

    建设科学高中既是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促进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重大行动,也是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改革衔接举措,对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各地科学高中建设中存在的功利本位、整体性不强、特色不显著等突出问题,科学高中建设必须在教育生态学、科学教育和学校发展等理论指导下,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土实际,坚持育人为本、系统观念、开放共享、差异公平等理念,在“规划设计—实施实践—成果成效”建设框架内,提出通过加强规划布局、研制办学标准、深化组织变革、创新培养模式、构建支持系统等途径建设科学高中。

    2025年25期 No.99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研修

  • 中小学教师“研以致用”的困境及其纾解策略

    熊伟荣;

    “研以致用”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价值追求,中小学教师正是在“研用转换”中促进教学及自身的发展。而“研用之困”是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质效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研之困”“用之困”和“融之困”。破解“研用之困”需形成“研用一体”的治理机制,从主体回归唤醒教师内生科研动力;过程支持,增强教师研用融合能力;科学考评,坚持科研实用价值导向;跟踪转化,在构建研用推广共生体等方面施策。

    2025年25期 No.998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主体性需求及涵养路径

    林冰冰;张玉峰;

    在“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下,教师在教育实践场域的主体性不同程度地被隐没。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学科教师在立足学科基础之上开展“主动跨界”的实践,明晰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主体性的现实需求,并进一步从教育实践场域的构筑、大概念和学习进阶的工具支持、促进观念和行为“同频共振”的实践反思三个维度,构建有效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的路径,以实现让教师强化关注自身主体性发展和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意志的双向促进的效果。

    2025年25期 No.99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生管理

  • 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常学勤;

    立德树人,培养合格公民,乃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社会责任感则是现代公民理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对于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言,不能仅仅依赖教师的讲授,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完整项目过程中去培养和展现。具体来说,学生需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组建团队,确定项目选题,精心策划项目方案,积极动员并组织社会资源以落实方案,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这类项目具备真实性、实践性、系统性、整合性以及整体性等特点。围绕项目主要环节的实践策略如下:项目主题应聚焦社会事务;项目团队组建倡导学生自主;项目选题凝练需体现“三有”;方案策划要突出具体可行;项目评估则需兼顾成果与学生成长。

    2025年25期 No.99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学研究

  • 初中英语综合性作业育人的模式与路径探究

    吴清晰;陈俊;

    初中英语综合性作业是落实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阐释初中英语综合性作业育人意涵,分析“学科+”内容融合、“生活+”情境关联、“实践+”活动体验、“显性+”文化涵养、“文本+”数字赋能和“评价+”多元反馈综合性作业育人模式,探讨跨维度知识建构、真实情境运用、文化自觉培育和多元素养发展四维作业育人实施路径,从而增强综合性英语作业育人功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进阶发展。

    2025年25期 No.99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地理教材辅文系统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倪韵章;胡庭辉;顾洪亮;

    辅文系统是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辅文栏目的作用往往被师生所忽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辅文系统可以划分为叙述性文本、活动引导语、探究性问题三大类,具有补充性与多样性、启发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教育性的特点。辅文系统具有丰富教材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求知内驱、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地理学科思维、促进情感认知能力的功能。基于此,提出启用辅文弥合认知鸿沟、运用辅文创设教学情境、调用辅文锚定教学支点、巧用辅文凝练知识体系、循用辅文驱动教学进阶的应用策略,以期规避当前高中地理教材中辅文系统的处理误区。

    2025年25期 No.99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化学认识思路结构化的教学实践

    黄清辉;张贤金;吴新建;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学科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内容结构化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化学认识思路结构化是教学内容结构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基于认识模型、学科大概念、跨学科融合等认识思路结构化培养路径,逐步提升学生知识、思维、观念的结构化水平,增进其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向纵深方向发展。

    2025年25期 No.99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教材

  • 历史教科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理路

    高思超;奉元圆;

    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是彰显中华民族鲜明特色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举措。统编历史教科书是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基于叙事学的视角,教科书中建构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表征为:以引导学生坚定“五个认同”和增进共同性为价值旨归;以“语言与非语言”结合为手段,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共同”故事为核心的叙事内容。因此,统编历史教科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基于叙事要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内核;基于主题单元结构,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组织逻辑;基于故事内容理解,多模态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表征;基于学生主体的关照,搭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学习支架。

    2025年25期 No.99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考试·评价

  • 生物学跨学科实践“内跨”“外跨”的表现性评价

    王丽;王永田;

    跨学科实践需内跨自然科学、外跨工程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应根据学生日常完成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当下生物学跨学科实践评价存在内跨重认知思维轻行为表现、外跨重实物创新轻动作情感表现等问题。在梳理生物学跨学科实践项目跨有内外特点的基础上,围绕评价目标、评价规则、评价任务构建跨而有评的表现性评价框架,并通过具体案例对生物学跨学科实践内跨和外跨评而有效、三评一致的表现性评价进行解读。

    2025年25期 No.998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外国教育

  • 丹麦初中数学教科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的设置与启示

    洪燕君;刘晶;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针对丹麦当前使用的7-9年级《MATEMATRIX》系列数学教科书中专门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从内容呈现、结构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内容呈现”具有“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立足真实性问题情境,融合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特点;“结构体系”包含项目引言、问题系统和探究任务三个部分,并通过层次性的问题系统设计,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内化知识。丹麦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设计的经验对我国跨学科教育有如下启示:坚守学科根基,探索知识交汇;深化实践导向,实现知识到真实体验的成功转化;多元开放设计,促进深度学习发生。

    2025年25期 No.998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