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欣;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立足教育实践,分析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重构“以学为中心”范式、适应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时代价值,指出其面临数字资源配置失衡、教师数字素养不足、教学范式转型阻滞及数据治理合规性挑战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升级硬件设施构建智能环境、强化师资培训培育新型队伍、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智慧范式、健全制度保障完善数据治理四个维度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助力构建包容性未来教育生态。
2025年S1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新慧;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要求中小学打造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成为该模式的必然选择。探究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新视角的必要性,分析现阶段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应反思的现实问题,包括教育与评价分离、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技术水平不足、实践性教学距离社会实际差距较大等。然后,从深化核心素养的共同目标入手,提出可以从综合运用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数智化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等方面重塑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
2025年S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瑜琳;
核心素养导向下基础教育阶段高质量教学特点鲜明,坚持“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坚持公平优质的教学过程,坚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五育融合”观念强调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但“唯分数”论仍存在;教学设计理论新颖,但教师实践落实难;教学方式多样化,但应用过程形式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但评价标准同质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应坚持生本思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能力,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改革教学评价,建构个性化评价标准。
2025年S1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惠英;
探讨人工智能驱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机遇、挑战及模式构建。AI技术通过个性化学习、教学效能提升和教育治理转型,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如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因材施教、数据驱动教学优化流程、大数据支持科学决策。然而,AI应用也面临数据隐私风险、智能工具与课程适配不足、区域资源配置失衡及教师AI素养缺失等挑战。为此,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立人机协同机制、优化资源分配模式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的闭环改革模式,以推动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规范应用,促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2025年S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辉;
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间接、内隐、非正式的课程形式,与显性课程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场域中,为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联合多元教育主体统筹规划隐性课程开发,从校园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挖掘潜在隐性课程资源,进而发挥教育合力,协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2025年S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博文;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技术创新、时空融合和反馈迭代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时代性和吸引力。然而,持续赋能也带来多重潜在风险,主客体关系的错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因技术碎片化被解构,生成内容可能引发意识形态风险,导致价值判断界限模糊,技术标准和规范的不完善也引发了伦理责任交织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工智能素养,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和应用中强化价值导向,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监管,同时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解决伦理冲突。
2025年S1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金娟;
立足新征程、新形势,思政课建设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夯实文化根基,以引领思政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立足文化自信视阈,从教育任务、学科发展、文化传承、发展全局四个层面分析探讨聚焦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意蕴,并从系统设计、课程衔接、教学方法、资源拓展等层面明确了培育文化自信的实践进路,可以守正创新,推动思政教学提质增效。
2025年S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增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价值内蕴、现存问题及实践进路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育人质量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养不足及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创新沉浸式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与资源建设、完善多维评价机制等实践策略,以期通过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文化支撑与实践范式。
2025年S1期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印月;
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时期,推进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已成为促进“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大思政课”建设必须主动迎合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变革,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具有打破育人时空界限、丰富育人教育资源,提高育人精准化等价值意蕴,但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为推进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高质量建设,可通过更新数字教育理念,强化数字素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搭建数字资源平台,聚焦资源整合;强化数字伦理规范,明确价值立场等路径展开实践。
2025年S1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妮;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磨砺顽强意志、涵育忠诚品格。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弘扬、传播、培育好伟大建党精神,探索其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提出从内容建设、手段革新、队伍培育、效能评估等角度着手,以期提升融合育人实效。
2025年S1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莫祥伦;谢龙龙;
新时代,劳动形态已发生深刻变革,脑力劳动的比重日益增加,服务性劳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响应政策号召的集中体现,更是新时期劳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新时期劳动者特质表现、教育转型价值意蕴的基础上,主动对标劳动教育的新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师队伍等方面逐一改进,旨在多措并举助力劳动教育的提质增效。
2025年S1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晓娟;马晓婵;
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蕴含思政教育价值。基于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耦合性,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熔炉,又是涵养个人科学认知与道德修养的根基土壤,更是锻造意志品质与奋斗精神的磨刀石。然而,当前劳动教育中思政价值的挖掘面临认识偏差、实践脱节、内容浅化、评价缺位等现实困境,制约了育人功能的充分释放。提出深化认知筑牢价值认同根基、协同联动构建全域育人场域、深耕内容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创新模式提升价值内化效能、完善评价凸显价值引领导向等举措,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育人的教育目标。
2025年S1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松钰;
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法能够助力素养导向的现代教育转型发展,对于分科教学具有一定的解弊作用,可助推现代教育走向跨学科。基于此,文章剖析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法设计要素,包括高阶思维、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等。据此提出该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范式,包括坚守学科立场,科学整合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展示项目成果、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等环节,可综合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彰显现代教育实效。
2025年S1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